最新帖子
  • 7921阅读
  • 0回复

敢问路在何方 ?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本文网址:http://bbs7.news.163.com/board/rep.jsp?b=ngo&i=26096   复制

山区教育-----——敢问路在何方
今年回乡一行,我再次被震撼。同年读书的小学同学,在聚会上有不少携带儿女前往。与我同年读书的近百位同学,如今,上大学的只有孤孤单单的我一个。站在同届人受教育的畸形金字塔尖,正在就读大二的我如何不感慨万千?!同学会结束后步出小学校门,我再度被击倒:一群年仅五六岁的小孩子竟仍下书包在校门口用一角两角的纸币公然聚赌!种种反差在让我痛心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山区教育的深深思考……

(一) 看山区教育现状,敢问路在何方?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让全世界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推动力,而教育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在我国飞速发展。然而,当我们踏入21世纪门槛的今天,我国山区教育却遭遇新的窘境和尴尬:
(1)科教兴国在农村和山区基层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执行。
科教兴国是我国振国兴帮影响极为深远的战略决策。然而,我们十分痛心地看到,在农村山区基层,由于经济、意识等方面的原因,科教兴国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纸空文!而基层干部的意识薄弱更是造成这一境况的直接原因。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郑剑顺先生在福建省福安市城阳镇后楼村小学看到住宿在校的小学生睡的是地铺,小学生为了把椅子集中给村委会开座谈会使用,竟站着上课。当时他眼睛遍润,一阵心酸。在笔者看来,农村教育的悲哀不在于不能,而在于无知和不重视。在不少地方,我们的基层干部大可扪心自问,他们可曾在祖国下一代的教育上花多少心思?
(2)贫困山区学生流失数量惊人。
在笔者的家乡,每年有大量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流入社会。笔者的近百位小学同学中竟仅有笔者一人考取大学。1:100的高等教育比率让我心痛不已,其中未完成初中教育的占约60%。这在相对发达的粤东山区尚且如此,内陆其它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可想而知。去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超过60%。北京、上海、新疆、江苏、广东等省市自治区的录取率均超过70%,其中广东省的录取率在全国最高,达到82%。我们从这些数据的对比中便可发现一个惊人的危机:那就是在农村学生惊人流失的同时,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高得惊人。其直接后果是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3)山区教学资源日趋萎缩、紧张,部分山区学校负债难行。
教学资源日趋萎缩、紧张首先表现在师资的紧张和流失上。紧张一方面表现在师资的匮乏,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山区执教;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师资的流失上。在笔者以前就读的小学里,不少优秀的教师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向城市发展。这一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本无可厚非,但其直接的影响是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山区师资雪上加霜。再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尤其是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得教师不可能外出学习、进修,也不可能出去参加教研活动。而根据国家规定,公用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协调解决,但在一些贫困山区,政府部门运转都困难,哪里还有钱补助学校。失去了经济支撑,山区重教便无从谈起。若教育连基本的师资和经济支持也无法保证,我们何以企盼在占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和山区实行科教兴国?
种种迹象表明:山区教育已经出现了让人担忧的局面,部分地区的情况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面对如何在教育战线上“解放”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山区农民的艰巨任务,我不禁要问:路,在何方?
(二)重视山区教育的N个理由……
山区教育问题并非局部问题,可以说,它事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的实现。既然无法期盼天降奇迹让深圳的博士到山区去支援,山区未来发展的人才来源只能靠山区自己培养。正是基于这一不自信的判断,我们才有N个理由重视山区教育。
(1) 从长远来看,西部等广大农村山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强劲后劲的潜力所在。从美国的西进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受到启发,东部经济的发展繁荣到一定程度便易呈饱和状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了题中之义,而此时多方位开拓山区便是极好的选择。山区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为此,重视山区教育是一个战略远见,即使情况再困难,我们也应该勒紧裤带把山区教育搞上去!
(2) 山区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城市化问题的关键所在。教育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是无庸讳言的。对于其与农村城市化的关系,却很有探讨的必要。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具体操作是把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分离出来加以适当的安置使之在城市安居乐业从而逐渐转化为城市居民。然而,农村劳动力的实际转化途径并不全面。以粤东山区为例,从农村转为城市居民的途径大部分是外出经商或打工取得一定经济成效后实现的。山区教育在转化农业人口时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微薄的。教育越好的地区,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转化要求的人口比率就越高。就这一点而言,山区教育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3)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已经到了让人极度关注程度,山区教育若继续软化下去,其结果只能是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和差距的扩大。我们赞成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带后富,但越发扩大的差距便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可以说,重视山区教育很充分的理由之一便是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
(二) 路在脚下……
如何解决山区教育问题?
(1)山区基层——做教育的忠实执行者。国务院关于农村和山区问题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地下发。经过层层递送,文件到达山区基层的执行力犹如“强弩之末而不穿鲁缟”。科教兴国是一个战略,战略的执行力直接决定战略的现时和远景效果。美国IBM公司的成功便是战略管理执行环节极大成功的典型。山区基层的教育靠的还是基层的善意努力,这种善意努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强化或强调。但当意识薄弱无法控制时,诉诸于制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可行的建议是筹建一个山区教育监督委员会,对山区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监督,以促进山区教育的不断发展。
(2)千方百计争取经济上的支持,做到心往山区想、人往山区走、钱往山区用。没有经济上的支持,山区教育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具体的操作上可采取如下手法:一是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引资、捐资,可尝试发行"山区教育彩票",另外社会各方都要积极负起责任,热心赞助。除保证财政足额拨款外,城里、乡村都要努力发动市、乡镇企事业单位和民营走业家定点、对口帮困,扶持、赞助贫困的山区小学。即便是赠送几本书、几支笔、几张桌椅,也是一种难得的赞助。
(3)提高教师福利,多方面灵活采取措施保证师资的充足。今年回乡一行,初中教师谈及工资待遇时无不黯然。工资表上两千块的工资,实际发到教师手头的只有一千二百块,其他新来的教师月薪有的甚至不足七百(这在山区里算是相对好的薪金)。若教师的基本薪酬都无发保证,保证师资便失去了前提。另外可以实行师资支援,通过教师轮岗,保证师资平衡。如可组织市区、乡镇小学教师支援山区小学,期限为一学期或一年,工资由支援学校发。教育主管部门要给提供师资支援的学校增加编制,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把教师支援山区小学作为职称评聘、评奖、评先进的必备条件之一,形成规范和制度,常年坚持。
(4)因地制宜,在制定山区教育地方条例并注重执行效果的评估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山区教育机构改革。如针对山区民工到城市发展其子女的就学需要,可出台相应的规定收留外地人员子女在城里就学,城里的基础教育要把外口子女的教育列在规划中,切实加以解决。如果城里的教育之门不同他们打开,那么,不仅不利于发展农村教育,也有悖"义务教育"的"义务"之称,不利城市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笔者在回乡与乡镇教办负责人了解情况时发现,乡镇教办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教育现状的需要。乡教办的不适或弊端逐步显现,故建议撤消乡镇教办。其可行之处有:一是加强了县级主管部门对乡镇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二是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三是压缩了乡镇政府编制,精简了机构,节省了开支;四是乡镇教办的工作人员重新回到教育工作中,加强了教师队伍;五是理顺了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六是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进行教育机构改革也是促进山区教育的可行之路。
然而,要最终改变山区教育的现状,一个最根本途径就是实行免费入学制度。但要全面实现“免费入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国家尚未具备如此财力物力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是以重视的态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教育。写这篇论文,也是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以一丝螳臂当车的勇气,盼能用自己的杯水浇灭车薪,从而为山区教育谨献自己的一份绵薄。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02级人力资源管理
温 海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