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而来,缘散而去,聚散乃人生常态,有缘成为同路人,到站各自奔东西。
古人送别到十里长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觉得人生处处布满驿站,一挥手,便成别离。
自小,每年分班或毕业典礼都像大祸临头。不断结交的好友又不断失去。上大学时,老同学写来信,读了深有感慨。他说,回顾同窗三载,前后桌到左右班,再到现在两个学校、两个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而朋友也越来越「老」了,其间的几句玩笑也成了我们仅有的谈笑了。可不是吗?相聚的日子太长,很容易变得平淡,正像那歌中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
自分开之后,冷暖自如,久别重逢,似乎有了机会吐无边的感慨,却往往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有数句寒暄,加上搜肠刮肚的几个并不可笑的身边奇闻轶事。多年不见的朋友,再见面时,觉得彼此都有一点不同了。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却一脸风霜,岁月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生像划船,一降生,你便上了家庭的这条船,父母兄弟由不得你挑选,长大了,学校又是一条船,同学们相助相帮,朝同一目标努力;毕业好似船靠岸,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打算,我有我的观念,尽管友情难舍仍免不了道声「再见」,以便各自选择喜欢的其他船,就这样一直划下去。
其实,人生的路要每个人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谁,正像这「路」字,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离,有所予,有所求,全在这路上。不舍与伤别是始终不能改变的,但是有些是改变了的。随着年少的远去,知道长相忆比长相聚更为可贵,学习不是虚度光阴和情感。这样,作别之时,没必要把气氛装点得很悲壮,阴晴圆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何必哀哀戚戚,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二首》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温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让我们潇洒的挥别,留取彼此的美丽,放在心里。
路还是要自己走,聚散且随缘吧!
——选自《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吴晶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