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帖子
  • 7101阅读
  • 1回复

善事为什么难作(感想)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 本帖被 楚哥 从 『 社会杂谈 』 移动到本区(2009-12-04) —
慈善事业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好事,从古至今,社会就提倡“达则兼济天下”。让更多人的过得好一点,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整体升级才能更加和谐平安。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觉得慈善事业难作,很难实现自己的作一些善事的愿望。因为我们平常百姓家,不是富贵人家,有多余的经济收来作那些“一掷千金”造影响,或者能给地方投资发展经济。只想捐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或者将自己与孩子的旧衣服,不用的书和本捐给那些需要的孩子。这点愿望要想实现可真难!基本这个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外地的一个同学谈起她曾经帮助的一个县里的孩子十年学费,结果无意中知道她帮的孩子家是镇长家的。说起此事时,她显得伤心无奈,因为她的善良被占人利用,她的爱心被当地的政府部门愚弄。每次她怀着爱心给对方寄钱寄物,想象那孩子收到钱后买本买书交学费,可能人家只是用她省下来的钱买冰棍了!而她就是相信当地有关部门的推荐选的这个帮扶对象!

  中国不是没有慈善的人。不是没有需要慈善的人。而是某些人的作法败坏了善良的事,伤了许多善良人的心。所以中国每年的慈善捐款额度在GDP中的占比,还不到万分之二,而发达国家一般是我们的100倍。人多善款少,而且还的一部分被挪作它用,所剩无几。

  这里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国人深思——为什么中国的慈善事业如此落后?到底是什么妨碍了国人的慈善之心?

  普通的中国人作慈善事业艰难,那企业或者富翁们是不是就好些了。我曾经相信官方宣传,说是中国的富翁们企业家不爱作慈善事业,爱心及社会责任感薄弱。

  而今天的报纸上登着吉利集团曾经在2001年在吉利大学办宏志班,免费供读延安、遵义等革命老区的贫寒学子,学校免除全部学费和住宿费。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盖有“有相关部门公章,应该没问题的。”结果有的学生明显不符合学校要求,有的学生竟然是当地某领导的子女。 这个班成了该校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宏志班。扶贫资金流到了并不贫困的学生手中。

  当然吉利集团并没有放弃慈善事业,他们只是放弃了对当有关部门的信任,自己寻找贫困生,估计成本要在200万元以上。大家可能还得“希望工程”在香港打官司的事,香港当地企业家对希望工程善款去向提出置疑。企业家们的官司输了,现在希望工程在香港的善款也一落千丈。直到召集希望工程的审计报告依然没有公布。这个不能不说是:无风不起浪。

  说到富豪个人作慈善事业,香港的余彭年可以说是第一人,但是他说起在内地的慈善事业,也显得感慨万千“行善就是我的养生之道,但行善不容易,有好多烦心事,好辛苦。”

  他曾捐过10部当时最先进的进口三菱救护车,但最后发现,有一半被改装成了办公用车,余彭年要求收回这些车子,拿回来后又捐到自己的家乡。但没想到的是,仍是被政府用作办公车。

  于是这位84岁的老先生自己亲自管理自己的慈善事业,几年前他买了30部医疗车,自己聘用医生,在内地开展免费为贫困家庭的人作白内障切除手术的光明工程。这个受普通百姓的欢迎的善事,当地政府部门应当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但是这个医疗队现状却有些象游击队的性质。因为所到之处,医疗部门认为他将当地医院的病人给抢走了,给医院的利益造成损失,于是有的地区政府部门就不允许这个慈善项目存在,于是这个医疗车就只好东方不欢迎到西方。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与悲哀。一方面是贫困家庭因无钱支付高额的手术费而面临失明的威胁,一方面是免费的医疗队不允许给予支援。这种让人感慨的事情怎么不伤捐款人的心。只是余彭年先生并没有放弃慈善心。但是这种决心又是几个人能作到的?

  我们缺乏推动慈善的主角,某些部门坐视不管还要对别人的慈善之举横加干涉。有的媒体宣传起娱乐八卦不遗余力,怎么不拿出这种精神来多宣传一下慈善事业,多暴露一下慈善事业中的黑洞。有关部门制定好的政策支持慈善事业,加大监管力度。或许不仅仅是为了一些慈善的捐助、而是应当扶弱济困,让行善者不再如履薄冰,让更多的后来者加入慈善事业。


http://club.news.sohu.com/r-charitable-80180-0-7-0.html(复制)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6-21
好事情本来就很难做的啊